1947年5月,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里火药味呛得人睁不开眼。
粟裕一巴掌拍在作战地图上,震得茶杯里的水直晃悠:"张灵甫这块肥肉,咱要是不吃,那才是真傻!"参谋长陈士榘把铅笔往桌上一扔,笑得比哭还难看:"肥肉?别到时候肉没吃着,先崩了满嘴牙!"
这俩人吵得脸红脖子粗,活像两个抢地盘的庄稼汉。陈毅蹲在角落里闷头抽烟,烟灰缸里的烟头都快堆成小山了。要搁平时,这位司令员早就拍板了,可这回他愣是拿不定主意。粟裕是他老搭档,打仗向来鬼点子多;陈士榘也不是省油的灯,带兵打仗稳得跟秤砣似的。
事情还得从部队整编说起。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刚合在一块儿,就跟硬凑一桌的相亲对象似的,怎么看怎么别扭。粟裕带来的兵习惯打游击,讲究个快进快出;陈士榘手底下那帮山东汉子,就爱稳扎稳打。两边互相瞧不上眼,私下里没少较劲。山东老兵背地里嘀咕:"让个南方小个子指挥咱?他见过几个硬仗?"华中来的兵也不服软:"你们那套慢吞吞的打法,早该进博物馆喽!"
张灵甫的74师可不是好啃的骨头。全副美式装备,一个连的火力能顶解放军一个营。粟裕盯上这块硬骨头不是一天两天了,他琢磨出个绝妙的主意:把74师引进孟良崮那个山窝窝里,来个瓮中捉鳖。陈士榘一听就炸毛:"你当张灵甫是二傻子?万一口袋扎不紧,咱们这些刚凑一块儿的部队,步炮协同跟瘸子配瞎子似的,不是送上门给人包饺子?"
指挥部里的空气越来越稠,粟裕急得直搓手。战机稍纵即逝,再拖下去黄花菜都凉了。陈士榘心里也犯嘀咕:这小子为了立功,拿全军当赌注,这不是胡闹吗?眼瞅着陈毅还在那吞云吐雾,陈士榘一咬牙,抓起电报本扭头就走。三天后,中央的批评电报直接砸到陈毅桌上,白纸黑字写着"贻误战机"四个大字。
陈毅当时就炸了,茶杯摔在地上碎成八瓣:"好你个陈士榘!敢背着我捅到中央去,你们这是要造反啊?"陈士榘脖子一梗:"战机不等人!您要再犹豫,我只能找毛主席评理!"这话说得硬气,可把在场的人都吓出一身冷汗。在部队里越级上报,这跟往司令员心窝子里捅刀子没啥两样。
中央的裁决出人意料。让陈士榘先带着部队去收拾鲁南的26师,算是练练手;粟裕那边也别闲着,等时机成熟再收拾74师。陈士榘带着部队开拔那天,天刚蒙蒙亮。他这套"小火慢炖"的打法还真管用,三天工夫就把26师给炖烂了。清点战利品的时候,战士们乐得合不拢嘴:32门山炮,子弹够打三个月的,这买卖划算!
粟裕那边也没闲着。他像钓鱼似的,慢慢把张灵甫往孟良崮那个山窝窝里引。最绝的是,蒋介石派飞机空投的补给,阴差阳错全落到解放军阵地上。炊事班长老李捡着罐头直乐:"乖乖!老蒋这个运输大队长当得真不赖!"这一仗打得漂亮,74师全军覆没,张灵甫当场毙命。消息传回来,陈毅乐得直拍大腿,连夜给中央发电报。
仗是打赢了,可陈士榘那个倔脾气一点没改。后来打洛阳的时候,他带着重炮部队一顿猛轰,两万多敌军直接被打懵了。总结会上他张口就来:"这仗能赢,全靠炮火猛!"这话可把中野的老兵们气得够呛。刘伯承当场就给他上课,讲当年挺进大别山的时候,重装备全扔了,就靠两条腿打天下。陈士榘这才意识到说错话,赶紧找补:"我不是那个意思..."
淮海战役那会儿更逗。中野围着黄维兵团打得吃力,刘伯承找华野求援。陈士榘带着部队来了,可就是按兵不动。他理直气壮地说:"你们打不动了,主攻任务该换我们来!"气得刘伯承直瞪眼:"等我们拼光了你们再打?"最后还是粟裕打电话把陈士榘骂了一顿,这事才算完。
多年以后有人问起这段往事,陈毅叼着烟袋直乐:"你要吃红烧肉,总得先切后炖吧?"粟裕的奇谋和陈士榘的稳健,就像菜刀和砂锅,少了哪样都做不出好菜。至于那场越级上报的风波,早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。倒是张灵甫到死都没想明白,自己这支精锐部队,怎么就栽在了一群"土包子"手里。
这篇文章重点是打造出积极又健康的网络氛围,里面没包含任何违反规定的东西,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。